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号

新记艺丨我眼中的名家: 勤奋睿智坦荡内敛的著名画家吴懋祥先生

2023-02-05 17:47:30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文/孟彩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辞去开封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作,加入了浩浩荡荡的下海大军。那时,下海是十分新潮、有魅力的事,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仅九十年代初的几年时间里,就有20万国家公务人员辞职、近千万国家正式职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为了梦想,也为了追求自由,我也欣然加入了辞职下海的大军中。

  1999年,我去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参观吴冠中先生画展,意外的邂逅了席殊先生,他很健谈,一番交流沟通后,我决定加盟当时在全国最有名气的民营书店“席殊书屋”,开设“席殊书屋”郑州总店。回到郑州后,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转遍了大街小巷,最终确定在金水区纬一路河南日报社的对面租下门面房,我的书店与《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省文联、河南省委及家属院等相距很近,这些单位的“文化人”自然就会经常光顾。为了拉近和读者的关系,我到新华印刷厂定制了一些白卡纸,闲暇的时候,坐在书店里手绘书签。我常常会把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诗集《春梦了无痕》,和我的手绘书签一并送给办理会员的读者,很多来席殊书屋购书的读者都喜欢我的手绘书签。读者成为朋友后,老会员介绍新读者,渐渐地,会员发展到了8000多人。

  一天,我正在店里聚精会神的画书签,“你是学美术的吗?”我抬起头,一位温文尔雅的先生微笑着站在我面前,看我画的书签。当知道我自幼喜欢画画后,他欣然拿起画笔,迅速的画了几张书签,有梅、兰、竹、菊,栩栩如生。他对我说,你的画有一定灵性,只是构图主题不够明确,梅兰竹菊是国画四君子,你先把这些画好了,你的书签就有艺术性了。他买了一本书,我一边结账,一边和他又聊了几句,还没有来得及问他是谁,他就急匆匆的走了。我出门看时,他已快步走进了河南日报社的大门。

  第二天,河南日报文艺处的王怀让老师来店里取预定的书,我拿出昨天的老师为我画的书签让他看,他说,你这书签可要保存好,这是我们报社著名画家吴懋祥画的。我十分惊喜,原来昨天教我画书签的人是曾在国内获很多大奖的著名国画家吴懋祥先生。

  吴老师再次到店里来的时候,我已经按照他画的梅兰竹菊临摹了很多张,拿出来让他看时,他很惊讶,连说:没有想到这几天临摹了这么多,但是临摹的还是形似神不像。他又拿起画笔,教我如何画出精气神来。

  吴懋祥先生十分平易近人,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永远挂着招牌一样的笑容,一针见血的语言和率真的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吴懋祥先生在书店里的施教,让我和他有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交往。后来,我经常把自己画的画拿给他看,每次吴老师总是用精炼的语言,指出画中的缺点和不足。

  吴懋祥先生是河南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河南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人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省雕塑书画院名誉主席,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州大学名誉教授等,1993年从河南日报社离休。

  吴懋祥先生出生于河南温县农村,其家庭却有着极其特殊丰厚的艺术渊源。他的父亲是远近皆知的乡间艺人,既能挥毫丹青,又能入班演戏,有极高的艺术天份,他的母亲心灵手巧,聪慧多智,剪纸、刺绣、泥塑等,手艺精湛,驰名乡间。他的姨母毕业于开封艺专,美术专业知识对吴懋祥的幼学阶段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吴懋祥先生自幼就打下了坚实的绘画根基。

  20世纪40年代起,吴懋祥先生就走上美术创作的道路,他在建国后新中国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以一个战斗者的雄姿,创作出大量具有时代强音的优秀作品,为党和人民的宣传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绩,建树了一块块不朽的丰碑,在画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素描、速写、雕塑、油画、年画、宣传画、漫画、剪纸、连环画、中国画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尤其在中国画方面就更为突出,这也是他后来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中原地区代表人物的主要原因。

  吴懋祥先生的作品笔墨酣畅独特、构图大胆、巧妙新颖,汲取生活之灵性,亲和感人,立意颇新,无论是古今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小品都能表现出其内在的活力、张力和勃勃的生命力。他的中国画《鹤舞》、连环画《志愿军救了金蝴蝶》代表中国参展世界画展,分别获得日本第18届世界现代水墨画奖、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奖,中国画《开镰》《丰收的喜悦》等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他的一生,70余载的绘画生涯,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吴懋祥先生自幼就喜欢绘画,极具天赋,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聪慧才智和过人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3岁时,他画的国画《夜马惊动》,就夺得了全省中学生美术比赛第一名。17岁时,他成为一名美术教师,之后,调到省卫生学校从事教学制图工作,他完成了巨幅的人体解剖套图、人体组织套图、人体骨骼套图等,又因他的绘画才艺,被调到河南日报社做美术编辑工作。他的人生轨迹实现了“教师、制图员、编辑”三次华丽转身。在这三个“行当”里,他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干得出色、干得漂亮。

  特别是他调至报社新闻岗位上,每天都接触到很多新鲜事,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真实地记录历史,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为新闻稿设计版面画插图,用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光荣的使命感及对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心,让吴懋祥先生常常废寝忘食地投身于创作中。

  他这样向我讲述:上世纪50年代,接受采访任务,去正在修建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工地,那轰鸣的机器声,劳动的号角声,震天动地的爆破声;那高耸入云的脚手架,漫天飞舞的烈烈红旗,把他激动地手舞足蹈。让他真正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动力。”他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在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每一处专家工作室、每一个工地、工棚、脚手架,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之后的几天里,他把每道工序、每个作业面、每处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道工序如何衔接等,都摸得一清二楚,才进行写生创作。短短的时间里,他画出了三峡大坝工地的全景油画,画出了梳妆台、狮子头、炼丹炉、鬼门河、滚石滩等工地场景,还创作了神门岛、鬼门岛等油画作品。这批作品不仅画出了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工人们劳动时的优美姿态,还刻画出他们生活中的欢乐情趣及他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他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援建的苏联专家的高度赞扬,同时更受到了工地工人们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直好评和追捧。

  这就是吴老师常对我说的:“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要把生活吃透、悟透、琢磨透,要看出里面的门道来,才能胸有成竹的下笔搞创作。”

  60年代初,林县人民为了改变贫困面貌,在太行山开辟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一壮举,深深地震撼了吴老师的心。他和当地农民一起上山凿洞、担石运料,挤在一个工棚里同吃同住。正是他这种深入生活的态度,把工地当创作室,把修渠农民当创作对象,把悬崖绝壁当背景的经历,让他深刻地理解到自力更生、排除万难的红旗渠精神,从而成就了一百多幅油画和国画作品。其中,《老石匠》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幅巨幅组画《战太行》被文化部选中,参加出国巡展,这是建国以来我省美术作品首次参加出国巡展。中国画《一渠丰收歌》《修渠英雄》《工地炉火》《大战鹦鹉岩》等,在北京展出引起轰动,被文化界誉为“壮丽的时代画卷”,吴懋祥的名字和红旗渠精神紧紧地关联着。

  在全国学习焦裕禄的岁月,吴老师肩负着记者的使命,自带干粮

  走村串户,画了好几本写生素材,创作出一大批表现焦裕禄精神的作品。后来,还创作出“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好支书杨水才、煤场模范女工赵春娥、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的好县委书记郑永和等劳模人物。他的人物画《钢筋》《高垒堤堰》《石阶》《脊梁》等,那粗壮的骨骼、坚实的脊梁、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像铁钩一样的手掌,清晰地刻画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他的作品,《早春》《丰收季节》《开镰》《打麦场上》《丰收的喜悦》《猪场小景》《女饲养员》等勾画出的人物神态、动作、生活画面,让每一位读者受到心灵的冲击和震撼,让我们记住那些曾经养育我们的衣食父母,让我们记住我们是不屈的民族,华夏的优秀儿女的后代。

  更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非常勤奋,在工作之余,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鸡毛信的故事》、《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战火中的青春》《白洋淀的枪声》《人欢马叫》《同舟共济》等,这些作品有的获得了全国奖、省级奖,有的还被文化部或中国美协选为出国展及全国巡展。

  与吴老师交谈是很愉悦的事,比如:卖书。很多人问我,一天能卖多少本书?一天到晚忙着进货、摆书、销售,向人讲述推荐,每周还要录制电视短片《好书推荐》,还要在《大河报》《河南广播电视报》《东方家庭报》,还有一些杂志上写书评,每天都忙忙碌碌这么辛苦值得吗?有不少会员直言不讳的说:很不理解我的做法。有人甚至认为有这笔钱,还不如投资到其他更赚钱的项目。只有吴老师很坦诚地说:人能找到一个领域做极限运动员,就特别好。当我告诉吴老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我的开封老乡张一弓先生,两次拿着推荐信,想让我去鲁迅文学院读书,都被我婉拒了。为此,张主席对我发了一次大脾气。吴老师向我欠了欠身,拍了拍我的肩膀,能说一说为什么拒绝上学深造吗?我向他讲述了,我参加在新乡百泉举办的河南省五市作家笔会时,遇到的一件终身难忘的事。那天,作家们一起登老爷顶,在山坳里,一位八九岁的小男孩在大声朗读朱自清的《春》。错别字很多,我因为会背,就本能地走上前纠正,哪知那孩子据理力争,书上是这么印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不可能错。那天的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暗暗发誓:等我有钱了,要开书店,绝不卖盗版书。我说:画画也好,写诗也罢,都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想把开书店,影响更多的人读书,作为一项事业。我的这一想法,不仅得到了吴老师的赞赏,也得到了很多书友的支持。大河报首任总编辑王继兴老师为我欣然题字:爱书。

  一日,我和吴老师聊天,提起在《大河报》读到:王继兴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墨净画毕》,吴老师哈哈一笑,向我娓娓道来:那天,在报社值班,王老师与我闲聊,说他只听说过墨净画毕,还没有亲眼见过,如果是现在就用这盘子里的这点儿墨,你能不能画一幅,于是,我即兴在他给铺好的宣纸上画了,杜甫背着手向远方眺望,忧国忧民的神态跃然纸上,引得众人啧啧赞叹。后来,文艺处处长王怀让老师在干净的墨盘里又倒上墨,提议我画一匹马,我略加思索,挥笔而就。吴老师说自己是个坐快车的人,有了任务,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付诸于行动,他说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面临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当中创造出来,一次是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读书,丰富的想象力源于思考,勤动手是把头脑中的思考显现出来,所以,多读书、会思考、勤动手,这三样缺一不可。

  吴老师是一位追求精神高度的艺术家,更是一位“生命不息,画画不止”画家。他说:可供我们选择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孤独,要么世俗。孤独是一种能力,只有强大且深邃的灵魂,才敢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长周期的人生,一个以幸福为大方向的人生,每个人都要先活好自己,才能去创造社会价值。至于如何活好?这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吴懋祥老师的一生,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与世无争,他用手中的画笔,讴歌英雄劳模、刻画人民群众,认真践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无愧为一位出色的时代歌者。

  在与吴老师二十多年的交往中,我时常会感受到一位前辈对后生的关心和爱护。有时他会用一位长者的话语对我谆谆教诲;有时他会像一位文艺青年,把心中所想所思全盘托出,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愤愤不平;有时他又以哲人的眼光谈古论今,睿智诙谐,畅述人生。在吴老师身上,我不但学到了很多绘画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位诗情土地上的跋涉者,让我深深地怀念着。

吴懋祥先生送孟彩虹画作《芙蓉大吉》

诗人画家 孟彩虹

  孟彩虹,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经开区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品《孟彩虹诗画集》、《春梦了无痕》、《会唱歌的红嘴鸥》、《孔孟诗集》(合著) 。
 

  注:此文内容来源已实名读者。

 

编辑:郭倩倩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