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艺术家简介

杨杰,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学学士,研究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收入多种作品集和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碑

凌云健笔意纵横——杨杰书法简论

大河艺术网 2021-11-17 16:39:34

  文/何弘

  河南作为书法大省,以其“中原书风”而在全国书法界占有重要地位。河南书家众多,不少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而在河南众多书家中,杨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她继承了中国书法优秀的传统,路子正,根基稳,同时又能将书法之外的人格学养付诸笔端,我手写我心,从而形成了中正刚健、博大雄强而又峻拔洒脱的书法风格.

  雄强大气笔纵横

  中国书法,历千百年而不衰,本同而末异,旨近而趣殊,虽代有名家,而风格不同,或精致清雅,或狂狷奔放,或沉稳内敛,或险绝怪奇。风格之形成,有书家气质追求之不同,亦有修养天分之使然。为书而能大气磅礴者,非胸怀宽广者不能,非修养深厚者不能,非博采众长者不能,非久经历练者不能。

  雄强大气书法风格的形成,与杨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历练大有干系。在读书时杨杰已经在当时河南最高档次的专业文学期刊《奔流》发表了短篇小说《老树》,而且在八十年代初就曾被选中和许多国内一流的古典文学专家一起作为《宋词鉴赏辞典》、《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等大型工具书的撰稿人。在此前及之后,她曾发表多篇小说、散文、评论作品,其中散文《金子》曾获福建文学优秀作品奖,多篇散文被转载或收入散文作品集。工作之后长期行政领导工作的经历,也成为她人格修养和人生历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对她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潜在的深刻影响。

  杨杰书以势胜。就其诸体书法而言,我以为行草最为可观。她的行草显见碑派之意,颇有康有为、吴昌硕、林散之、陶博吾诸家之韵味。其字用笔沉稳,力道遒劲,足见习颜柳打下的基础和碑学浸染的功底,魄力雄强,古朴峻厚。其篇章布局,多字紧行密,凛然如太行绝壁,陡立千仞,气象峥嵘,给人以凝重博大、沉郁苍劲之感。其结体行笔,字内多游丝牵连,顾盼生姿;字间则意连笔断,虽少笔触牵连,但气息贯通,遂有浑然一体、奔腾澎湃之势。这在其前期书法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杨杰既慕觉斯之书,于巨幅大章上营造恢宏之势,似乎自然而然。而这一切显然与她性格之养成、人生之历练、文学之修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名书家,必须有学养的支撑,才能有胸怀天下、思接千古、精鹜八极的境界,才能有磅礴奔腾的气势。

  峻拔刚健铸墨魂

  中国书法,是点画的技巧,更是笔墨的大道。很多人执着于结体的技巧,沉迷于水墨的效果,所孜孜以求者不过是细枝末节,终难入流,到头来不过一书法匠耳。书法之修为,正如庖丁之解牛,要的是由技入道的境界。而境界之达成,由技而不止于技,书家之气质、性情、人格、修为等,皆现于笔墨点画中,从而决定书法的品格。是以有人写字看似行云流水,实则轻飘浮滑;看似姿态万千,实则媚颜无骨;看似别出心裁,实则虚夸无根;看似豪放洒脱,实则夸饰无度;看似质朴厚实,实则失魂无文。所以如此者,看似是书写功力的问题,实则与书家之少坚守而多投机、重书法而轻修养、重技巧而少灵魂大有干系。说到底,中国书法追求的是中正刚健的大道。

  杨杰其人,看起来温婉内敛,实则果断干练,是有信仰、重操守的坚毅之人,行之于书,便是中锋入纸,坚定不移,绝不轻佻;运笔果断刚正,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绝不拖泥带水;转折过渡,交待清楚,绝不蔓延盘绕。因而,杨杰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线条峻拔圆劲、饱满流畅、刚强有力。在早期的书法作品中,杨杰通过涨墨、枯笔的运用,使作品既有金石感又有线条变化,在刚健有力中显出了丰富性。随着书法修为的不断加深,她更注重的笔墨线条中的文化内涵,峻拔刚健、朴素厚重的线条中,蕴含着她的为人之道、整体修养、审美取向,蕴含着她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书法的领悟,蕴含着她对自己艺术理想的执着和艺术风格的追求,还有她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和锤炼之后的平淡、笃定、从容,都化为一种魂魄、一种精神、一种风骨,从满纸云烟中释放出来、透露出来、幻化出来,让我们去认识、阅读和体味她的变化、丰富、成熟。

  道法自然写真我

  中国书法,凡用笔结体,皆须有法度,故亦称法书。师前贤,守法度,是中国书法的基础。离此法度,随意发挥,去野狐禅不远矣。而书法毕竟是一种艺术,是要表达书者的精神与情感的,如果做不到我手写我心,终是匠人。因此,书中要有我,要使笔下的线条中有思想的激荡和灵魂的脉动,要能得古人之致而使先师的思想修为与自己的精神意气相交融。为书贵在自然而然,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使自己的才情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则去大家不远矣。

  杨杰笔法中正,线条平实,沿中国书法之正途,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如果说她早期的作品,得之于笔力劲健、富金石味,但变化较少,行笔略显拘谨,难以完全放开。年岁渐长,随着对书法体悟的加深,她从米芾、黄庭坚那里领悟到了线条变化的奥秘,作品的变化更加丰富,渐至收放自如,遂有汪洋恣肆之感。典型的碑派鸿篇巨制的震撼之外,偶尔信手所书之小札,如“欧阳修书论二则”,甚至残纸上的小品,如“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或小诗一首,如“刘禹锡之《春词》”,或只言片语,如“围坐松阴日倒影,高歌酒畔客忘情”等,又呈现浓郁的帖派意味,见出一种轻松随意来,文人散怀之雅兴尽现毫端。相较于早期的字间意连笔断,其现在的作品章法更加讲究,呼应更加自然无痕。如其所书“贾岛《寻隐者不遇》”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韵味十足。同时,她这时的作品从早期的多用渴笔、飞白中走出来,更多些浓淡枯湿的变化,甚至达到了随兴所至的地步,如“杨炯《幽兰之歌》”,墨色多有变化,到最后以极淡笔墨收篇,且各字也敧侧中正相扶持,如“北堂”二字,一正一敧,极是大胆,极其痛快。其后期谋篇,字间行间也不再一味密实以求其势,疏密变化更加自然,虚实处理更加妥帖,每件作品皆随物赋形,随时而变,尽得流畅自然之妙。 古人有云:“书,心画也。”钟繇又云:“流美者,人也。”我们还常说“字如其人”,都是说书法道法自然,从中可见作者性情。杨杰其人虽冰雪聪明,悟性极高,却是非常单纯的,世事纷繁,她始终坚持本色处之,喜欢并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手写我心,率性自然,决不刻意粉饰经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是她人格的写照。

  厚朴稚雅韵无穷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自甲骨大篆以降,历小篆、汉隶而章草、今草,至于行书、楷书,虽一代有一代之书体,一代有一代之风格,但自书法成为艺术,一向尚古、守拙、崇雅,书能得古人遗韵而能有自己风格者,方为上品。

  杨杰之为书也,得米黄王铎之精妙,以行草书见长,但唐楷之功、章草之法、魏碑之意,汉隶之韵,仿佛可见,于是便在尽情挥洒的笔墨中,显示出雄强的笔力和盎然的古意。杨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即开始学习书法,从颜柳入手,上追二王。大学期间,得名家指点而勤加修习,并参加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崭露头角。刚出校门的1984年,中原千人书法大赛举行,杨杰以洒脱峻拔的行书一举获奖,初显峥嵘。在河南省文联工作多年,得以近距离接触谢瑞阶、陈天然、张海、王澄、周俊杰等一批大书家,不断学习切磋,书法大进。而对其书法方向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的是1985年河南省博物馆举办的中日王铎书法展,王铎尺幅巨大、水墨淋漓的书法作品带给她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让她由此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王铎书法,开始潜心学习,并以此为轴心进而广泛涉猎李邕、米芾、黄庭坚、祝枝山、傅山诸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师古人、采众长的努力成就了杨杰,她的书法以厚重朴实而不以轻巧空灵胜,以稚拙古雅而不以清秀妍丽胜。这自然是其人文修养的体现,说到底还是性格的体现。

  杨杰是欲为而未为的文人,是未欲而自成的书家。她看似外表柔弱,待人谦恭,实则人生经历丰富,胸中气象万千。她初中未毕业即参加工作,当过工人,做过团干,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毕业后又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很多人以为对于早早即显露出书法才华的杨杰来说,如果大学毕业即开始从事书法专业工作,今日或许有更大的成就;或有人以为对于在大学期间就发表文学作品的杨杰如果坚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下来,现在早成了成就斐然的作家。我却以为不然,如果没有这番人生历练,如果没有如此的文学修养,杨杰或许早早在全国书坛有了更大的影响,但也许书中会多出些匠气和俗气,未必有今日之大气;或许成了作家,但就少了如此一个气韵生动的书家。以文学修养来滋养书法,不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而她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敬业也许占去很多时间,使她在书法上无法有更多时间的投入,同时她也不擅或者不屑在书法圈中张扬推销,处处以书法家自居。但也许正是这种经历和状态让她有了不同的视野、胸襟、格局、气象,而少了一些圈子的习气和瓜葛,显示出别样的脱俗和纯粹。张海在《杨杰书法作品集》序言中称杨杰:“放达与婉约,险峻与平易,纵横与闲雅,矜持与率真,不同的韵律时隐时显,时强时弱,而诗情的流动是一贯的。这种大气的追求和诗的点化,使他一开始就摆脱了为书者书的匠气,而具有一种文化人格的气韵。”此诚有见地之论也。

  文人其内书家其外,此杨杰书法所以博大、所以雄强、所以峻拔、所以厚实、所以自然、所以流畅之根本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者,岂非杨杰书法之谓欤?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