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艺术家简介

师界弘,河南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书画研究》主编,北京汉方美术馆馆长。作品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

蕙兰禅心 圣域留痕——解读师界弘的山水画创作

大河艺术网 2021-11-24 20:28:36

  文/徐强

  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发展日益受到开放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艺术家在追求作品审美价值取向的独特性和语言图式表现个性化的过程中,虽然离不开绘画语言和媒材等形式的探索,但是更加重视艺术家个体对当代文化语境的感悟与内心观照。传统国画主要通过水墨与宣纸的晕染和渗化表现清逸与空灵的意境,当代水墨画的创作不再局限于笔墨表现,又包含造型、空间、构成、图式等非笔墨因素,通过对文化、观念的独特感受与理解,表现现代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给我们带来新的绘画语言和视觉。

  师界弘就是这样一位山水画家,她的水墨山水既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又明显地拉开了与传统的距离,显示了独具个性的自家风貌。作为一名女性画家,画室布置的考究、精致。刚到她的画室就会被满屋风姿素雅、幽香清远的兰花还有各种佛的造像所吸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写兰,一直是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我们能够感受到画家以兰花淡泊、高雅、圣洁、贤德的品质要求自己,待人真诚、谦虚、优雅而得体。和她进一步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她参禅、信佛,画山水画就是通过描绘古镇、民居等自然物象表达精神空间的一种形式。借用佛家的空灵意象,不仅画出眼中所见,更是画出心中所想。把对自然景观的描摹升华为自我精神家园的追求,写心中之山,心中之象。通过创造性的绘画语言,彰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体会,营造山水的艺术美。由笔墨追求上升到审美思维的“畅神”状态,是对自然采取的人生思考与静穆观照。其绘画作品中的禅意,正是对宇宙自然的情怀和传统文化的用心感悟所形成的山水精神,从而建构起作品的思想深度与厚度。以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画作,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源泉,绘画创作就是为了用心感悟自然的外在表现。

  她的作品如《古镇新晖》系列、《禅城》系列、《禅·境》系列、《太行写生》系列等都来源于对皖南、周庄、湘西、香格里拉、太行等地写生景观的浓缩、凝练和升华。先是通过塑造形象,进而表现景观的“意象”,最终表达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深厚感情。绘画创作的共同特点是在描绘了民居雨雾天的朦胧意境中,体会民居、自然、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反映了人和民居间的微妙感情。民居建筑仿佛笼罩在三月江南的蒙蒙细雨里,墨色氤氲中似云烟缭绕,亦真亦幻,显得空灵而神秘,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她是通过写生到大自然之中去感悟生活,正如师界弘所说:“当我们徜徉在老村古镇深巷高墙之间,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民居美的感染,如饮醇醪,似醉其中。”古镇、深巷、石桥、老树都成为她的表现艺术精神的载体,成了情思和感悟的寄托。以情感为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对笔墨语言精神内涵的体会以及表现技法的研究,借用民居的自然风貌,表达了绘画理念中的“可居可游”之处,营造了心灵的休憩之所。甚至这一屋、一舍、一树、一石都是表达自己最真实、最强烈心灵感受的“圣域”。 她将民居这种拟人化的处理方法,使民居成为自我的化身,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理想境界。这既是创作的冲动更是心灵的激荡,强烈的表达了内心世界。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充分营造了画家心灵深处的家园意象,体现了作者的追求和格调。画出了对于自然的领悟,体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表达和审美理念。理性精神和创作激情的完美结合,使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也与当下流行的一些“追求笔墨形式”的表现方法拉开了距离,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也就在此。

  师界弘的民居系列正是从当代文化的新角度寻求现代山水画与民居表现的融合,寻找传统笔墨程式与古民居表现之间的现代观念和艺术语言,促使山水画的创作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她是以非常清净和淡定的心态进行创作,在轻勾慢写中运用非常讲究的 “屋漏痕”笔法进行点厾。入纸沉静、灵动,一层层地叠加上去,充分发挥水墨与宣纸的渗透性能,追求一种厚重、耐看的效果。主要采用趁墨未干时再次晕染的破墨画法,墨色所染之处画面物象就会模糊不清,未染到之处物象清晰明确。由于大量增加水的比例反复晕染,使墨色更加氤氲。这种表现技法需要经过大量的绘画实践才能掌握墨色的干湿程度,这样的处理会使画面更加融合。由于破墨画法在画面的多次和反复使用,因此也就有了积墨的味道,增强了画面虚实变化的效果。墨色的干、湿、浓、淡加上凹凸晕染,有些作品还在物象的暗部采用拓印的方法丰富古墙斑驳陆离的肌理效果,刻画了古民居的沧桑感,充分表现了民居的神韵。即使淡墨作品也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沉着老到,反复多遍积染而成。用水用墨恰到好处,画面上墨色和谐的交融,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形成神秘悠远的意境。为了将墨性与水性更好的融合,使用不同性能的纸和墨进行材质表现上的尝试,烟岚之气通过材质的特性体现出来,画面具有了浩渺幽深、宛若天机、浑厚华滋的意境,自然而生出纯粹透明而光泽润朗的“圣域”。她的着色作品,往往是在淡淡的水墨调子上施以薄彩,水墨与色彩的融汇交接,有一种水彩画般酣畅淋漓而又清丽明朗的韵味,通透、明净而不失厚重和内涵。令观者产生一种空灵的,非现实的梦幻感,神秘而令人着迷。这些画作独具的面貌,烙印着她鲜明的个人风格,体现着她自己的格调和追求。

  传统山水画的线是根据山的起伏、水的流动、云的动势来变化线的长短、轻重和方向。而在民居的表现中,线的运用也发生了改变,需要与民居的形状相协调。她在写生的基础上,注重表现不同民居之间的基本结构与风格特色。弱化“线”的造型功能,许多作品使用“没骨”的方法完成的,凸显画面团块的感觉,这种不受“线”限定的做法,更符合画家个人的心灵感受。作品构思缜密,构图上也力求新意,许多作品在传统散点透视基础上加上“鸟瞰的视点”进行取景的大胆尝试。同时汲取其他艺术中的构成形式拓展了民居的现代性表现,焦点、散点、平面构成、鸟瞰式取景的综合运用,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三远法的构图常规。绘画造型不求写实,不求严谨,而求意趣,通过点、线、面、色的相互关系,强调水墨与画面的空白构成来表达绘画的形式。以极高的视点取景,将民居的白墙、黑瓦概括为菱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形状,视野中民居远与近作新的构成处理。并且通过对民居建筑符号的分解、重构、组合、甚至变形,使绘画作品既有具象的结构又有抽象的表达。在采用满构图的方法表现民居建筑层层叠叠,强烈节奏感的同时,往往在画面的中间留出一条蜿蜒延伸的清幽古巷,和画面上部留出的一线天空相呼应,并在面积、形态、位置上仔细推敲,在画面中产生丰富的变化,使其密而不塞,杂而不乱。画面主次分明,前景、中景、远景层次清晰,既有着传统山水的高远和深远意境,又具有现代构成的时代新意,使画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作为“虚”处的古巷、天空、小溪与作为“实”处民居建筑渲染的若即若离,而又浑然一体。在苍茫浑厚的画面中,形成天然留白,营造了更为深远的空间幻觉,既延伸了视线又有通透之感,表达出无限空间的艺术想象力,使得画面气韵更加生动。即使是淡墨的山水屋宇,在苍茫的暮色间也可以呈现明亮的调子。由于景物的表现不受一景一地的限制,以追求更理想、更宏大的画面表达。在视觉上亦静亦动,把佛家的空性精神指向、水墨的阴阳架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在墨色迷茫中透出了淡泊轻盈和玄远空简的禅境,显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气韵,给观者留下了空灵玄虚的禅意遐想空间。

  对师界弘而言,在艺术表现始终保持探究的诚意和敬畏,创作过程中既体现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又强调绘画的主体意识发挥。以民居为表现对象的精描细作,不只是应物象形的现实呈现,对画家本人来说更是修身和静心,从所描绘物象生发出来的内在感觉,转化为精神的诉求。禅境的营造由心性之虚静,利用宣纸与水墨的交融幻化,对应于佛教的空灵玄远观念,追求清丽、洁净、剔透之美。让山水自然之性与玉石温润之质内在的契合,使柔软的水墨仿佛具有了玉石般的内在硬度。玉石具有纯净与灵气的品质是文人内在德行修养的体现,玉石的精神在一定的意义上既是一种精气和静气的修炼,又是一种高贵和高古之气的显现。师界弘山水画作品蕴含着这种玉石质感,散发着一种柔和而又强烈的光泽,揭示了自然景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客观表现。毛笔在纸上一遍遍的皴、擦、点、染,最终呈现的并非作品本身,体现的是一种修禅的过程。是一个将自我感受释放的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禅意”。她这种别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反映出她对生活的直接感受,观察与思考。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下才能表达作品的“禅境”,也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范扬先生看过她近期的作品不禁赞到:“师界弘的水墨山水是下了不少功夫。滇西系列、湘西采风都是值的一读的,近日师界弘从皖南归来,所作烟雨民居图应该是说是动了脑子的。黑瓦、白墙、砖雕、石坊尽现腕底笔下,尤为难得的是界弘弟感悟江南画出迷濛细雨、蒸腾水雾,纸润、心润、笔墨滋润,可以细读、可以慢品,恰如清茗入口余味悠长,沁人心肺、养目怡情。”

  师界弘始终承继传统,把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性相结合,通过长期笔墨训练与修习的积淀,将传统的意蕴因素与笔墨因素运用现代图式语言,形成自己的面貌与风格进行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正是通过自己的绘画样式表现山水与自我融为一体的和谐境界,以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借用自我的审美感悟,超越了民居建筑的客观形象,给人以感情的升华和精神的净化。拓展了山水画对古民居的表现力,以全新的视觉把我们引导到“圣域”的幻境中去。创作中全新的观念、独特的视觉,以及成熟的技法对表现民居方面呈现出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不仅仅局限在民居建筑形、质、色所固有的自然关系上,而在于物我之间形成的一种超出客观形象的审美感悟。在虚实结合与形神兼备的描绘中,突出了心灵的感受,较好地控制着画面的审美需求。创作过程中点、线、面的结合,湿笔淡墨往复积渍,直至宁静肃穆、迷蒙浑厚,进而营造出以清幽、玄远为特点的水墨风格,从现实物象中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山水精神。她画面中的笔墨、意象、境界的整体意蕴,都是通向她内心的折射,心灵的外化。营造了冰心所说的既像是“真中的梦”又像是“梦中的真”的意趣情调,显示的是画家对外部世界的“自我感悟”。因此师界弘的绘画作品,不是纯粹的景观再现,而是画家精神、趣味、气质在山水中的折射。以中国画的写意方式进行渲染,并着力强调人文精神和诗意境界,“禅”的意韵或隐或现的贯穿于全部作品之中,作品玉的温润和清逸特质暗合了她的心境。同时通过积墨的厚度与空白虚灵处的对比来表现光感,这种对“光”的营造,也是对崇高与圣洁精神的接纳,使人不自觉地安静下来。

  读师界弘的绘画作品是一种清新而单纯的感受,画家诗意的境界、温婉的笔墨、虚淡的色调和特定的文化背景,都传达出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对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探索,展现出自已的艺术理想和笔墨追求。其精心营造的“圣域”,体现了她多年深入传统、写生、临摹、创作的一个完善构建,还原自我于作品之中,营造了内心的理想世界。鲜明的个性面貌和独具风采的绘画作品,丰富了当今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达到了时代精神所要求的审美境界。我相信师界弘的山水画创作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反映更深的文化精神内涵,到达一个更高的艺术领域。

  徐 强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