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艺术家简介

段琳卿,1973年生,河南登封人,字砚曦,号嵩阳居士,别署尚珍阁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河南钟繇书画院院务委员,河南省二七书画院特聘书法家,郑州嵩山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文以载道的书法笔墨气度 段琳卿书法风格元素及其成因的解读

大河艺术网 2021-09-10 21:53:30

  文/高秀林

  段琳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青年书法家实力派中坚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形式各异,真草隶篆俱备,表现为“笔意率真,笔情质坚,笔势旷放,章式隽永,意境洒脱”的品格风貌。究其成因,是以华夏传统文化作用与书契关系,以传统道学、儒学理念及其思维方式浇注于笔墨形式,以时代审美意识和主体人格精神作用于审美表现的综合性元素所支撑。余愚见有五,期与同道商榷。

  第一 书法史链条关系融会贯通的脉络

  特定的艺术,只能是特定历史文化演绎的审美表现。从书法审美规律看,任何书法家的审美意识及其实践表现,也只能是遵循书法历史演绎关系脉络基因性质的传承表现。依据这一原则观照琳卿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作十分明确地体现了篆隶楷行草书演绎关系的共性所守和个性变化,既反映融会各体书法脉络的纵向传承关系,也反映各体书法借鉴的横向关系,印证了他书法风格内涵及外在形式的根基扎实。

  其一,小篆、隶书是琳卿书法“线”之质量的基础:作为“线”艺术的书法,线之质量是第一位要素。书法的“线”,不仅仅是形式,更是审美的内容,也是批评的标准。他的隶书表现有筋骨血肉关系俱备,中侧锋、藏露、收放用笔法度严谨,尚有一波三折,行势发气的音乐节律气息。其隶书,用笔守于中锋,心松笔实,力透纸背,使转时侧锋转化由势生活;行笔疾徐有度,收放自如,遒得开,止得住,全在心意驾驭;线之结体组合,关系相应不悖,使之体势稳实,故而守住了线质如藤似筋,自身发气,组合关照呼应平衡和谐的体势原则。

  就其隶书溯传统法帖关系看,纳有师法《曹全碑》之清秀灵动,《乙瑛碑》之肃穆庄重,《张迁碑》之严正,《石门颂》之率意等主体性关系的多样表现。从而得以笔法极为丰富,既具篆书用笔的风骨,亦有隶书结体变化的遗韵。就其作品

  等作品综合分析看,其元素风格共性,表现隶书由篆书竖行变为横开体势;守篆书用笔中锋守正但变侧锋使转以圆就方;章势呼应,以正中求奇,险中求夷,使单字、行距、通篇显见稳实中的旷朗放达之气息;结体符号独特,变笔个性鲜明,亦为楷、行乃至草书意笔法度的接纳。却是从共性统一中求多样变化的隶书作品范例,由此呈现了他隶书元素多样,且是异曲同工的风格特征。

  先生楷书,可见其守隶书线之功力,临钟繇、“二王”及唐楷宋代诸法帖之宽泛,功力之深厚,领悟之聪慧,实践之能动。从其楷书

  其作笔法、线性、体势等,可会对隶书法度的承接,显见的稳实肃穆之情感;结体险峻而秀逸,笔画可见师欧阳询之法度; 就作品

  分析,见其颜肌柳骨的风范营就,明显地呈现他从王羲之的清和、智永的清正、赵孟頫的秀逸诸元素,融会贯通为一体的气息风貌。可见,先生临遍晋唐楷书主脉法帖,其毅力令人钦佩,聪慧更令人感叹。咋一看,其小楷作品似乎一般,但将多幅作品细察对比,则可体会他“师古而不泥古,师他法变我法”的心源说,体现出笔意自性自召的小楷形式的宽泛性和深邃性。可以说,其楷书是承篆书隶风骨遗韵,自成一格,且又为他的行草书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析他的行书,可见用笔基础是对隶、楷书以中锋用笔为主,线性如藤似筋,结体在不平衡中求平衡的法度所守,而在行草书中则是在此基础上以变笔变势,力求势态变化放达,贯气由中轴溢流且四方迸发,故而体态呈险中求夷的趣味。而对行书与草书创作的区别性上则是主要以体势的形态,用笔的繁简、走势的疾徐、行气的收放等“界度”所把握不同而区别的。 将其

  等作品相比较看,明显地显现出从行书关系在共性上统一地表现为,笔墨线条质量的坚质浩情之意笔所用,而在不平衡中求平衡的法度;在个性区别上,主要是对于不同作品的贯气方式、黑白分割的气度不同,笔势随性,体势变化的情感抒发各有所取之因。

  就先生行草书看,戊戌春·录贺知章《咏柳》、孟浩然《春晓》、杜甫《好雨知时节》、王维《春山空月出》、韩愈《晚春》诗五首,笔意元素的丰富性,容纳了传统隶楷行草书多种书体用笔的层次贯通性。首先是“线”之质量的基础作用;其次是北碑、南帖相容的刚柔相济笔性;三是从横向上蓄纳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笔质线力,尚有王铎的使转态势。其草书独特个性的形式符号是十分鲜明的,而行上背后的成因,在于他师法与师心上的智慧体悟作用于他“自召”、“自性”、“自意”、“自笔”的创作主观能动实践方式所形成的自我性草书符号的个性定位独特。

  第二 诗情书意的笔墨气度

  书画同源,尽管二者是两个表现范畴,但抒情表意是二者对共性所守的原则。故而,诗情画意亦有诗情书意之说。二者都持守于“诗”言志。“志”即书画的表意性,“言”指书画内涵所包括审美情感的抒发境界。以此观点对应琳卿作品,不仅上述元素具备,而且品位高。愚以为有三:

  其一,情感贯通于书法审美的内涵。从他书法溯远于传统书法关系,锲而不舍地大量临写历代大家法帖看,作品中寓寄了他对传统文化作用于书法形式的审美极为崇尚的观感意智;从人格修养对艺术追求上看,作品蕴含有他修为的人格精神以书法表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社会理论、人格修养,即“助教化,成人伦”(《论语》)情感的追诉;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得益彰看,他的作品根出传统基因,而显见时代风貌,走的是承前启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书法创作的学术追求路径。无论篆隶楷行草书,都有着历代法帖字体演绎关系中的名家痕迹,但仔细揣摩,则似是而非。有的作品,有不同书笔搭配,且是多家的笔法融合,但整合的适度性、合理性又非为外在的拼凑,二是内在的有机结合,但见师古弥新,入他出我的笔墨独特符号形式,显见充斥的书卷气和文人书法意味的情感支撑点。

  其二,儒、道理念及其思维方式作用于书法的作用点和作用力。从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上分析他的作品,尽管是从书意的内容和笔墨形式的选择上进行衡量,但最终给人感受的是,通过作品形式感受内容,从欣赏中体会到哲理的思考和思辨。其作品内容的选择,有传统的警句名言、诗词歌赋、经文法典,也有他的读书感想、生活体悟、伦理思考的自撰内容,或诗词或散文,或笔记或对联等等,先拟出文字,在书兴有感时,则挥笔以书法法表现,即,以文意表心,又以书法抒情。这是他以孔子儒学关照于艺术理论的“志于道,据于德,利于人,游于艺”,“助人伦,成教化”(《论语》)之文艺观的体现。笔者这里不再敷述例证,但从其对读书感想、乃至旅游感言等等许多所反映不同生活时空的作品内容,与书法形式的表现中与读者会以共鸣。

  “道为体,儒为用”。从艺术手法上审视琳卿作品。则充分表现他将道学的基本概念,如“道法自然”、“阴阳相生”、“有无相生”、“天人合一”理念运用于书法表现的范畴,诸如黑白、虚实、浓淡、干湿、开合、中侧、奇正、收敛、快慢、疾徐、遒拓如此等等,书法技艺所表现出道义儒意境界。例如,其小楷书,容有钟繇、王羲之、智永、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楷书法度,而在不同作品中表现,则是有侧重地选择整合,故而不同作品显示出不同的格调。咋一看。似为类同,细一察,则见笔法、结体、势度、气息各有区别,在于他对不同作品所选择的技法范畴的区别性,这是成为他作品统一性与多样性风格的必然原因。以其行草书

  分析:线质守王羲之中锋,布势无论单字、行线、行与行之间的关联,都以由静出动,收中出放而贯气,墨色质润相当,恰有书卷文气之风范显示。以王羲之中锋领笔出质感,而经营布置的用笔、行气、体势等,则容有孙过庭、米芇、王铎草书元素多元性的整合,作品贯气则是以出动守静经营,稳中求放;动中求静,拓得开止得住,可会以体势的险中求夷的旷朗无尘气息,而线条势行的节奏,随着抑扬顿挫,收放疾徐,给人以诗的韵律奏响的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感受。

  应该说,琳卿的行草书作品,以诗的平仄韵律、情感,寄于线条情绪、气息、走势的表现,给欣赏者诗情与音乐旋律的相应性,是他作品语汇符号、笔墨形式表现特征的核心。因而以文化意、书卷气既是他作品的内在元素根存,也是其外在形式的相应性特征。

  第三,传统文化精神与书契表现转换的表意形式

  汉字,不只是形象化地再现自然,而且是合乎自然规律高度抽象地反映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它所显示的是人对自然美的理解、感悟,对形式美规律的把握。它既有记录语言,传播信息的实用功能,又有着赏玩中情感审美的双重性格。唐·张怀瓘给书法风格定位于“风格秀逸,若干将出匣,光芒射人,魏武临戎,纵横制敌。”(张怀瓘《书断》),说明的是,中国书法以汉字所表现的功能,正应了当代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之语“初结绳记事俗已浇,即,结绳记事之时,就融进了华夏民族的精神性格和人格精神”(文怀沙·《北碑书法系列字帖·跋文》)。以上述理论观点观照琳卿的书法作品,着实是表现着民族历史与现实社会文化脉络,以一贯之和书法表现人格情感审美的双重品质。

  琳卿书法所表现的内容选择,是他学习传统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的体会感言;是他对社会生活体察、感受历史文化、自然风景欣赏等多类型的文化形式、形态考察的情感抒发。他以散文、诗词、联句、警句等文体撰文,再以书法形式表现出来,由真情实感作用于书法用笔、经营布置的艺术手法表现,使作品成为他主题人格精神及审美诉求的写照。这一点,是他作品内容与形式在内在关系上达到统一性的典型特征。

  审视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依据作品内容文意与书体及其装饰形式,如手札、竖轴、斗方、对联、扇面等形式,进行相应针对性选择,以特定形式反映特定的作品内容文意,从而使读者在欣赏中到思想感悟的哲理思考,从而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双重品质效果实现。概括起来,他的文意内容与作品形式选择表现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读书体会、感想的表现。如:读书札记、感言、警句概括。二是对山水壮美的吟咏;三是对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思想体悟;四是对不同空间人文景观如园林、寺廊、楼宇、厅堂等不同空间的书作形式选择。其作品内容涵盖了名山大川、文化遗迹、人文景观、风情习俗等方面,通过参观访问、游览抒怀的研究思考,以散文、诗词、感言、警句、铭言等文字内容与书格形式选择体验之。可以说,先生以自我撰文、抒发真情实感的书法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所表现的宽泛性和深刻性可圈可点。

  第四,由不同作品风格所营就的排宕体势多样

  “夫斫戈之法,落杆峨峨,如长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这是王羲之述以体势的精妙绝论。体势,为书法之要法,它体现的是道学“阴阳”说对书法线条整体关系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一幅作品,体势优劣决定作品的死活。体势之要,既是说,体势关系的书法的形、质、气、境、韵等各自质量及相关之间的关系构成,而内中综合性地反映着书家的综合修养,即:文化的修养境界,思维方式的严谨,既是真书的结体法度严谨,也是行、草的章式,凡缺者而不可为。琳卿的书体多样表现,集中体验在体势变化形式的不同定格。他对诸家法度深悟,上溯习汉隶线条劲健,后又从魏晋以降至唐宋元明清名家法帖临写,由此,从纵横交错的兼收并蓄中,逐渐得以对体势理义的认知和实践自觉。其体势经营似乎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质笔驻行线。他的线条,质实气满,落笔竣而结体壮和,涩笔行妍内涵丰富,疾笔劲健冲腾,以笔带墨,骨附筋血以气充之。故,线条质感深厚、朴茂,内气勃发,富有弹性,如藤似筋,精神乃出,斯此是其结体的基础。

  其就形变势。他的结体尽管分篆、隶、楷、行草不同,但其共性均见笔不虚发,有偃有扬,有欹有正,有藏有露,违而不同,和而不犯,以笔取势就体而出,放纵就气力而区别,故,所营趋势向背各有情态,高下欹正随体所致,最终表现各有风神。

  其以笔领墨。他笔墨所用,重骨以行风、施墨以布韵,守白见势度,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浓不迟滞刻板,淡不清汤寡水,呈“骨风肉润”蕴线条以内气张力,致使各线条发势力度强劲,会意清冽,以不同作品体现笔墨自身个性的审美品质。

  以欹守正。他笔法融会魏晋隶书、二王、魏碑笔意,行笔之中则以“圆奇”为用,方正为体,正中含奇,奇不失正。得势以险而不危,工而不克,娇而不媚,以正寓奇,故而尽管变势多样,但终为以奇守正,达到多样统一中的平衡。存形质任笔成形,聚墨营气庄严沉实,虽漫作偏奇之相,但呈险放无危之姿,奠以行势基础坚实平稳。而线条走势起乎收应,所趋向背各有情态,迟笔寓妍气满,疾笔行健气发,以整体守静意处而势变见情动,存端正雅意的风范。

  一言一敝之,琳卿书势所涌动的清冽意境,以张扬生命本体情绪为旨归境界,以思想理念和艺术审美的统一性,体现书者人格精神与作品艺术价值双重性品格。正如清·刘熙载《艺概》所言:“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也。”琳卿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作品意境真谛的悟解深邃及实践的得心应手,其应手得之于“思”“言”“情”的心之感悟。

  第五,主体人格精神修为之成因

  “书如其人”是传统书论评价书法家及其作品内在同一性的原则,即,作者人格精神与其作品风格品貌“同一性”的体现。黑格尔说:“法国有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这里,与此理为据对琳卿人格特质与他书法风格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

  其一,书法风格与文化修养的关系。其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是文化素养,书家的历史文化,书史脉络,笔墨技法与历史、哲学、文字学及其美学等,必须有着相互联系的较深修养,以及思维方式的最基本要求。琳卿始终没有放弃对历史知识、哲学知识、文学关系知识的修养锻炼,这是他文化基础与文字表现能力成为他书法风格思想性的第一要素。

  其二,由生活到审美的诉求是他人格追求的支撑要素。他学生时期就喜欢书法,成为他精神生活积淀的潜意识。从走到社会上后,对各种社会生活的经历、观察、体悟,联系到在书本中探索探寻、体会,从而由生活真实的“真”与情感愉悦的“善美”关联起来,凸显了他文意感怀的书法抒情表现的连接点,再由书法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包括文字)表意情感相碰撞,形成他书法的多样性表现诉求和实现方式,达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贯通、思想表意与审美愉悦相合的高品位界度。这一境界的背后成因,当是他人格修养支撑书法风格的又一必然原因。

  其三,聚焦于书法学术态度作用于书法风格的重要原因。他的作品有两个十分鲜明的特征:一为传统书体及用笔的多样丰富,二为内容反映文化理义宽泛而深刻。他的书法内容,直逼对生活感受,自我撰文,直述胸臆,在依据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以扇面、斗方、竖轴、横幅,联屏,乃至长卷等,均宽泛地表现他的思想观点、情感抒发、审美诉求,淋漓尽致地流溢了他人生价值观作用于“真善美”审美的胸襟、心境和情操。书法审美理念和表现方式的典型特征,说明的是他对书法艺术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的主题人格特质意义理性认识和艺术表现能力互为因果的生成原因。

  概而括之,琳卿人格修养的特性与他书法审美的特性,在内在关系统一性上构成了他书法的文化底蕴,人格审美的情感宣泄,笔墨形式的鲜明个性特征,因此反映了他作品的较高境界。

  2018年4月16日完稿于清和斋

  (作者:文艺评论家,国家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人)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