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

陈芳桂76件美术作品亮相郑州升达艺术馆 用笔墨表白祖国河山

2020-12-02 00:07:58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大河艺术网报道  文/图  王诗文

 

12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河南省书画院承办的“苍穹与大地——陈芳桂艺术作品展全国巡展·郑州”开幕式在升达艺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陈芳桂近些年创作的76幅美术精品,饱含着他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对军旅生涯的一片深情。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明说,陈芳桂很好地继承了李派山水的笔墨淋漓、煌煌气象,他对山水的理解、表现,既有北方的雄强大气,又有江南的婉约情思,作品风格独具。山水画家常大器晚成,未来气象可期。这次展览虽然展出的作品虽然尺幅不大,但亦代表画家的学术水平和技术含量,而且小品恰恰更好地展示了画家在细部处理、笔墨本体的功夫与追求的取向,真正适合业界学习观摩,同时小品也比较放松,适合大众欣赏。

 

 

陈芳桂,196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此次展览展出他近年来的70余幅精品创作,以山水小品为主。

 

陈芳桂自小习练书法,从学于湘潭书法名家刘振涛,起步就是《泰山经石峪》,功夫遍及真、草、隶、篆,对于石鼓文、《散氏盘》,《张迁碑》,《嵩高灵庙碑》,着力尤多。中学时期,他接受了美术启蒙教育,就职美工之后接受素描、色彩与美术理论的教育。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致公党河南画院院长桂行创向河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河南省委副主委蔡根喜讲解参展画作

 

他的山水画,最早师从于桑梓名家邓辉楚,从一树一石的笔墨程式入手,下功夫临摹历代名家作品,很早就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夫。陈芳桂通过研习、临摹古今名家,既掌握了传统的程式,练就了笔墨功夫,又逐渐形成了自家的笔墨特色,比如用笔刚狠遒劲,粗放老辣,化圆为方,富于壮气,实中有虚,放中有敛。用墨重视笔踪,善于积墨,或浓密深厚,或“淡而厚,实而轻”,颇得“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美。虽然他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但使用色彩也有特色,比如对红色的运用,就得之于民间的庙宇,朱笔画成的《只研朱墨写家山》(2010)与黑白红三色相间的《石上人家》(2015),可见一斑。

 

后转益多师,周宗岱、钟增亚,北上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李宝林工作室,拜李可染高足李宝林为师。

 

遍阅他的写生画册,可知他师从李宝林以来,足迹遍于本省的韶山、怀化、湘西、道州、洪江、长沙、永州、江华、濂溪各地,省外的贵州、云南、福建、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四川、安徽等地。他在大自然的“采与炼”中,既感受时代,又寻找自我,不但丰富了胸中丘壑,也扩充了笔墨程式。导致他画中的丘壑不是概念化的,又不是写实的,而是一种与区域风光的感受和个人审美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意象。他的山水画主要取材于南方山水,但本着性之所近,加进了北方大山的构架,在博大的格局中,融入南方的灵秀。树石渐渐形成自家程式。

 

 

“这里有一幅描写红旗渠的画,这是反映咱河南的山水画!”展厅内,观众三三两两,驻足观看。谈到身后的《红旗渠赞》的创作,陈芳桂说,这幅作品前前后后历时半年,几易其稿,从题材到画面内容的表现,都经过了长时间反反复复的思考。“我就在想,怎么能跟其他画家不一样,最后我选择用红旗渠惠及之处的雪景来表现这一红色文化题材,把红旗渠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自然融入到主题创作之中。”陈芳桂还表示,此次巡展郑州站,就是带着对河南这片土地的敬意来的,愿与同行进行深入地交流。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展出至12月6日,向公众开放。

编辑:王诗文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