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00后大学生让青春在非遗助农中绽放光彩

2023-07-02 21:55:34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吕店镇的邱浩毅,是来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00后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他始终不忘技能报国的初心,坚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本领,下功夫锤炼工匠精神,更是在弘扬非遗铝编文化与技艺中走上了为助力乡村振兴作贡献的青春之路。

  红色基因,三代传承

  在邱浩毅奶奶的记忆中,战争年代的解放军和老百姓亲如家人,村子里的解放军经常主动帮助百姓干农活、收拾院子。他的奶奶同心灵手巧的村民们一起,常常用细细的柳枝编织成柳筐、篮子、柳篓等,男女老少齐上阵,给解放军送粮食、送衣被,用小小的柳筐承载起了浓浓的革命情谊。到了父亲这一辈,柳编文化和技艺得到了延续与传承。从接地气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赞不绝口的柳编工艺品,父亲带动家乡的部分乡亲们共同富了起来,还集资为村里修了路、建了福利院。

  经过家族三代人的传承,柳编文化与技艺让邱浩毅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时坐在奶奶和父亲的身边,看着柳条在编制过程中有序穿插而过,在匠人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触发了他内心对于柳编的热爱,不仅让他深深了解到家乡当地柳编的动人历史,而且也掌握了一套娴熟的柳编工艺技巧,更是坚定了用心用情去守护传承这一非遗技艺的信念。随着个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传承和创新“柳编”技艺为家乡经济社会作贡献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勇于创新,推广非遗

  作为00后的手艺人,邱浩毅深知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经过广泛查阅资料和走访调研,他发现,传统柳编在当代社会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小,其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局面;柳编想要走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针对传统草柳编的市场痛点,在原材料上,他选择了用可塑性更高、颜色更丰富、造型更持久的高温氧化铝丝;在制作工艺上,他推陈出新,首创半自动铝编工具大大提高了铝编效率,缩短了制作周期。

  对于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的热情与执着,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加入到团队中来。在解决了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问题后,如何利用科技赋能打造产品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邱浩毅带领团队成员首创铝编解构数学建模IP库,收藏597种铝编款式;独创铝编工艺品解构模块算法,将工艺品解构分模块制作生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引入,为非遗铝编文化的传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邱浩毅带领团队创办了河南巧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孵化的创业项目《点木成金——创新非遗传承“柳编”践行者》获批“创响中原”2023年河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培优行动扶持项目。

  非遗助农,乡村振兴

  利用非遗文化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愿望一直深埋于邱浩毅心中。从家乡革命老区走来的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回馈家乡百姓。为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邱浩毅以家乡当地为中心,辐射对接11个革命红村,组建和带领非遗铝编文化宣讲团,编制铝编工艺品制作电子和实体化教材,深入基层推广项目模式,培训铝编手艺人百余名,赋予文化价值、打造爆款产品;首创非遗文化“产—供—销—研”数字化综合体,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打开产品销路、带动农民增收创收。

  闲暇之余,邱浩毅时常带领团队成员来到基层农村,到希望小学支教、到幸福院看望老人、帮助村民干农活。团队项目不仅带动了多人就业、增收,而且在利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这批年轻的大学生找实现了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正如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尚村村民、公司首席巧娘李桂芬大娘说道:“这群年轻人来到我们村里,送来了技术,带动了收入,给村子带来了新气象。这些年轻人,真中!”

  未来,邱浩毅将继续坚持初心梦想,坚守匠人精神,坚定使命担当,让青春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