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家动态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展论文 | 潘映熹:丝路景观随想

2022-03-18 19:43:19 来源:大河艺术网
字号:

  丝路景观随想

  潘映熹

  内容提要:纵观中华文化五千多年,在层层叠叠的积淀中,汉唐盛世文化是最为耀眼、最值得品读的一段历史。汉唐精神采撷文化的雄浑宽阔,唐代文化的瑰丽丰盈合为“汉唐文化”。其所蕴含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思维、大格局”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对推崇学习汉唐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化艺术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文学、话剧、戏曲等形式,反映社会的现象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状态,影响并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为、思想、生活以及生存状态。重读历史,品味和学习“汉唐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在当代中国社会迫在眉睫。建构东方艺术的价值体系,寻找中华文明的宝库,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丝路景观;女性文化群体;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纵观中华文化五千多年,在层层叠叠的积淀中汉唐盛世文化是最为耀眼、最值得品读的一段历史。汉唐精神取汉文化的雄浑宽阔,唐文化的瑰丽丰盈合为“汉唐文化”。其所蕴含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思维、大格局”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对推崇学习汉唐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当时社会因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状况得以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时政顺从民意,且与民休养生息。上至景帝, 下至郡县官,都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接纳包括儒家学说和其他学派的存在和发展,中华文明两千年的精神理念与封建宗法政体得以奠定。“贞观之治”源于唐朝初年,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进一步发扬光大,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以农为本、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平定外患,尊重边族,稳固边疆,使得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经济复苏,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伟大而辉煌的时代,是我国文化盛世的巅峰,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国家版图,还奠定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形态。“汉唐文化”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向上的精神、明朗的态度,接纳不同文化观的胸怀,吸收外来的多种文化样式,海纳百川,形成汉唐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汉唐精神”文化铸就的盛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奇观,也被称为“汉唐气象”。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内忧外患,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孤立的状态,直到汉代才敞开了国门,与周边国家开始经济贸易往来,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心态,促使经济逐渐繁荣发展和壮大起来。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农业技术、科学技术、医学、天文学、交通和城市等的发展在当时的世界遥遥领先。甚至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也诞生于此时。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曾形容:“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发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在《新工具》一书惊叹道:“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柔软、典雅的丝绸, 更是被当作稀有物品被推崇,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上流阶层的奢侈品,也伴随丝路走进世界各国, 极为受宠。

  汉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更是达到登峰造极之气象,其中唐诗和汉赋尤为突出,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汉代美术的大气和唐代美术的自信与雍容华贵在当时的美术作品中充分展示体现出来。汉代壁画、帛画、漆画、建筑、丝质品图案、书法作品里均有惟妙惟肖的记载。谢赫《画品》提出“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体系、工笔写意的风格纷纷形成。

  汉唐时期文化鼎盛,文化艺术潜移默化在当时社会体制中不无关联。文化习俗的深邃犹如人们的言语习惯,在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审美价值判断、文学诗歌、书法绘画、戏曲武术之中均有呈现,文化的繁荣在促进西汉和唐朝社会稳固和合理体制的形成方面功不可没。汉唐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三足鼎立的自足的儒学文化圈。汉唐人以不保守、不禁锢的胸怀吸引和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周边国家的文化伴随经济贸易的交流也在感染汉唐时期的社会。先后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的丝绸之路是推动和促进“汉唐精神”传播的重要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受论于先秦时期的孔子思想,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随后佛教和禅宗思想的引入,形成中国传统艺术独具魅力的写意精神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文化教化社会,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老子言,“澄怀观道,返璞归真”,即舍弃外饰的浮华,回归自身朴素的状态,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当时文化的发展深受其思想影响, 文人笔墨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诗的意境,而画则追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品位,得其意者,推崇为上品。而西方的传统文化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艺术模仿自然”,这一理论的提出,得到当时诸多的哲学家论证。天生具有模仿的天性,从人的孩提时期,可能更早,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将听到的声音记忆在大脑里,形成“声音模仿的开始”。而亚里士多德对“艺术的模仿说”有他解释的三种来由:参照事物原来的模样模仿;事物为人们想象的模样模仿;照事物应该有的模样模仿。艺术起源于客观世界,艺术的本质是自身由于愉悦而模仿,艺术家模仿现实的世界或理想的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理念”,“理念”是超验的终极实在和永恒不变的“范式,不可见, 却是唯一”,即“大象无形”。从宇宙观解释与中国的老庄哲学的“道”有极为相似之处。亚里士多德则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回到了经验世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再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黑格尔,无不折服在这些被争论的伟大思想家的“奇思怪想”的世界里。西方传统艺术的写实观念注重由外向内的模仿,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则由内而外地“书写”自然世界,看似“理念”相背的表现形式是否可以有相互借鉴与融合的可能性呢?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思想的愚钝,闭塞的国门,整个社会似乎在等待可以让中国焕然一新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来重构社会。西学东渐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潮流,许多西学归来的文化界人士纷纷加入这场新文化运动,试图调和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歧义和僵持。当时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西人之重视自然科学,故美术亦从描写实物入手,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合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美术界的一代宗师徐悲鸿先生西学归国后,曾做过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改良中国画的尝试,并提出中国画改良的方法——“新七法”。英国学者苏立文这样评价徐悲鸿先生的改良:“他的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产生了很大作用,很快他便成为一种用传统的、带有书法性的笔墨来进行写实性创作的面貌。”他倡导的写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恰逢事宜的。中国的美术院校一直沿用“新七法”教学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现在,西方艺术、哲学思潮、审美观念蜂拥而至,这些带有西方文化特色标签的“物品”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和生活,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标准,甚至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文化艺术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文学、话剧、戏曲等形式,反映社会的现象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状态,影响并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为、思想、生活。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总结历史经验,反思对传统的借鉴与传承,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融合,在当代具有深刻地时代意义。

  重读历史,品味和学习“汉唐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在当代中国社会迫在眉睫。再建东方艺术的价值体系,寻找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宝库,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大业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使命。恩格斯曾这样解释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汉唐文化”的兴起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值得借鉴,与西方的古希腊王朝和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初期形式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有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积淀,汉唐精神的历久凝练, 诗学涵养游历于社会各个阶层,在朝堂上下、民间乡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人们精神愉悦, 尽情地呼吸传统文化艺术氛围里畅快轻松的空气。阅读汉唐经典诗歌和文学,亦能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悟,以及处处飘逸着的人文气息。

  直至今天,汉唐文化精神仍如璀璨的明珠高悬于上空,照亮着后人前进的方向,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如何认识西方文化?如何借鉴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精髓梳理本土文化和思想?尤其在现当代的中国,中华民族文化当代性如何书写?是继承传统还是抛弃传统?是完全西化还是中西合璧? 其实东方文化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在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实践中就已凸显出来,中华文化的复兴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以及美洲国家,乃至全世界国家的发展。如果说世界需要一座桥梁,唯有文化是可取的。因为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一幅旷世的美术作品或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一首撼动心灵的经典名曲,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内在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已是融合多种文化因素之所在了。东西方文学艺术的相互借鉴,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东方文化或西方文化,只要有利于社会发展都可纳为己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全球化经济文化共同体的共识。

  女性文化群体作为全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存在。21世纪,全球女性文化群体不断扩大,女性文化群体可以为自己或以她们主观意识为主题的观念创作、书写,并参与到社会各个阶层,表达女性作为社会与男性群体拥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的发言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女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西方的女性则更早地解放了自己以及思想观念。女艺术家群体更是社会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景观。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周围的世界,因女性天生生理因素与男性有差异性,关注的视角有天壤之别,有的描绘记录自身成长的经历,有的评说世间百态,有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有的关注社会问题,等等。无论传统女性艺术家或是现代女性艺术家,她们总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人类灵魂深处的声音。世界由于她们的参与、书写和记录而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浪漫气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受传统禁锢思想“奴役”“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不可以读书学习,“女人无才便是德”,更别说表达自己的七情六欲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女性才真正得以解放,可以和西方的女性一样站在社会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独立而坚强地告诉世人:“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另一半, 我们可以和天下所有的男人一样选择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千千万万孩子的母亲,不仅有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还有能力辅助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滋养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文化是没有国界的,经典深邃的文化可以安放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是否可以寻找或发现文化的价值在于个体的感悟和修为。在当代中国,梳理汉唐文化精神,不仅对男性群体很重要,对女性文化群体同样重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与男性的差异性,从某种视角上看,是女性的优势所在。女性似乎更适合从事文化艺术类的工作。伴随女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冲击,女性从家庭中走出,挣脱旧式传统的枷锁,可以自主地选择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是独立而自由的。

  各国文化的不同,阻碍着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世界各国的女性艺术群体可以通过交流成为文化的引领和开拓者,可以让世界各国的女性了解中国传统精髓,同时也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互融共通,传播各国的文化经典和民间习俗,合作共建具有共识的世界女性文化共同体。丝路艺蕴,也会因女性文化群体的参与而更加绚丽多彩。

  (本文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研究员。)

  注:此文无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专题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1020415号

版权为 大河艺术网 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13526598700

邮箱:daheyishuwang@163.com